所谓“三观”,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对事物的立场和观点。
世界观:你觉得这个世界怎么样?人生观:你觉得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价值观:你觉得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是什么?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也没有一个人和你完美契合。人与人之间需要相处,就像台湾省的一位作家说的:因为知道,所以慈悲;因为理解,所以包容。在我们身边,尤其是在我们这个讲究整齐划一的国家,我们很多人都缺少一种勇气——坚持和别人不一样,也是一种尺度——尊重别人和自己的差异。比如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听巴赫的人嘲笑听苹果的人低端,听苹果的人嘲笑听巴赫的人讨好外国人;喝星巴克的人嘲笑喝自己茶的人不享受,喝自己茶的人嘲笑喝星巴克的人不生活。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很多。因为我们是应试教育,受“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文化的影响,大部分人的价值观是单一的,有些人的声音不一样,做思想工作就能和别人并驾齐驱!
关于三观,我就跟两句。第一句是中国的一句古话:井蛙不能与海对话,夏虫不能与冰对话。第二句是老外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培养孩子良好的三观,父母无所作为,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那么父母怎么什么都不做呢?
要引导孩子,家长自己要做到三不,不尚贤,不贵奇货,不贪,四个具体的引导方法,即空其心,固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无尚贤,无尚贤”是指某一阶级或阶层的人不被视为名人。比如我们现在评价成功人士,谁的资产多谁就拿第一,人们不关心他的钱怎么来的。
名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和效仿的对象。名人制造一些丑闻,媒体在没完没了的文章中报道。然而,人们忽略了那些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不,尚贤的这种思想对父母来说尤其重要。孩子的人生观总是遗传自父母或重要的他人,得到的是最初的认知。孩子的成长伴随着这种原始认知的不断发展。积极的人生观会促进孩子积极的自我评价,从而成为孩子刚毅勇敢性格的基础。如果我们只宣传某一类人或者某一类人是有道德的人,而忽略了所谓的有道德的人只是遵循道德规范的人,我们就会把孩子引向一条拥挤的单行道,从而失去更多的可能性。这里要准确理解尚贤的真正含义。
不,尚贤,不代表不佩服贤德之人。它培养一个人的人生观。道德是指一个人的主体性本身是否遵循客观规律,而不是客观的某个阶级或某一类人是有德的。
本内容由本站 小编 网络整理发布,如果你觉得有价值可以转发告诉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