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者有哪些(池塘里的蠕虫是分解者吗)

鱼塘生态系统的探索与思考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朱凯 201900121098

摘要:爸爸平时喜欢养鱼,于是就在家里用泥土和砖块砌了一块不大的鱼塘用来养鱼。里面的鱼一般都很小,很适合生活在这种环境。平时我倒是没怎么仔细分析过这个鱼塘的生态环境。正好借此机会,利用我对家里鱼塘的记忆,研究一下有关的生态内容。

生态环境的描述:鱼塘大体上是由泥土构建的。池子的下方与土质的地面相连,池塘里放了一些类似水草一样的生物,保证了氧气的持续供应,也与真实的水环境更加拟合。把池塘的大体环境布置好后,接下来就是把鱼放进去。爸爸选择的是小金鱼,并且体型都不是很大,至于原因,我记得爸爸只说了一句小的好养活。

运行现状:在我的记忆里,从池塘建好以来到现在为止,好像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鱼死亡事件。为了保证水质的干净,我们每隔几天都会给池塘换水。而且池塘里面的植物也长得特别好,给水提供了氧气。至于食物,偶尔会撒入一些小虾米,但不会很多很频繁,因为鱼儿好像有点傻,你撒多少它就会吃多少,直至自己撑死。

总的来说,池塘生态系统正在有序的运行,目前没有发生什么大问题。

生态系统角色的分析:水草等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在阳光的照射下为水环境生产氧气,供鱼儿使用;鱼儿作为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不仅消费着生产出的氧气,还吃着平时投喂的小虾米;水环境中的细菌等微生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鱼儿的分泌物,还有部分死亡小鱼的尸体。但我们平时遇到死亡的鱼的时候,会直接捞上来,防止破坏生态环境。

遇到的问题及理想的解决方案:虽然池塘生态系统已大致达到生态平衡,但仍然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仍需要人为的干涉。例如,我们还是需要定期向池塘里投喂食物,定期的给池塘换水。及时打捞出死亡的鱼儿,防治水污染加深等等。这些都是池塘生态系统目前面临的难题。

然而,这些问题解决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想要把鱼塘变成一个自由的生态系统,首先要扩容,把鱼塘的容积变得大一些,这样就有更多的空间容纳更多的生物。我们知道,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越多,食物链就越多,食物网就越复杂,生态环境就越稳定。所以,要想使鱼塘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就要让鱼塘有足够多的容积来容纳这些种群。随着生物种类复杂度的提高,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机制就会趋于稳定,系统就越接近稳态。

当然,这种解决方法在家里是不太现实的。我们不可能在家里找到这么大的空地来修建完整的池塘生态系统,这些只是理想的解决方法。虽然个人无法实现,但却对生态系统的稳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网站声明:本文,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