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4日主动发起进攻以来,这场俄罗斯攻打乌克兰的战争已经进入到第五天,俄罗斯的胜利也几乎近在眼前。但有意思的是,就在27日,也就是俄军已经基本完成对乌克兰首都基辅的合围之后,克里姆林宫却放出了和平的希望:
俄罗斯代表团已经前往白俄罗斯第二大城市戈梅利,准备在那里与乌克兰人会谈。
事实上早在24日,即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攻击发起的当天,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就向俄罗斯方面发出了在白俄首都明斯克和谈倡议,并立刻得到了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的肯定回应。
当然不消说,鉴于白俄罗斯与俄罗斯的盟友关系,这种倡议肯定是普京与卢卡申科在演双簧——如果是由普京主动说这种事,那就很容易被外界误解为普京是在示弱。
在这之后,关于和谈的具体事宜正式由俄罗斯方面提出:由俄外交部、国防部和其他机构,包括总统办公厅代表组成的俄罗斯代表团抵达白俄罗斯与乌克兰交界的戈梅利州,在那里等待乌克兰人的到来。
但在一开始,乌克兰方面当然对这种“和谈”严词拒绝。他们提出,首先,这种和谈不能在属于俄国人主场的白俄罗斯举行,更何况白俄罗斯本身也参与了对乌克兰的军事进攻,这根本不符合国际惯例,至少要到华沙或者维也纳等中立国谈;
其次,既然是和谈,那么俄国方面必须首先停止对乌克兰的军事进攻,这同样也属于国际惯例。
面对乌克兰人的倔强,俄罗斯方面倒是非常淡定,明确表示不会更改会谈地点,同时会谈期间也不会停止对乌克兰的军事进攻。俄罗斯代表团团长梅金斯基表示,俄方将等候基辅方面回应是否同意在戈梅利举行会谈,直到明斯克时间27日当天15时。
俄罗斯的态度相当霸道,但作为弱势一方的乌克兰显然根本无力拒绝。于是在27日15时,戏剧性的一幕就此发生:在俄罗斯人规定的最后期间过去仅仅几分钟后,乌克兰方面致电俄罗斯人,他们同意在戈梅利举行会谈,乌方代表团将在稍后前往戈梅利。
相关新闻截图
需要注意的是,就在同一时间,俄军已经完成了对乌克兰首都基辅的合围,部分部队已经控制基辅外围地区,只要俄军愿意,拿下基辅已经基本没有任何悬念。那么在这种利好情况下,俄罗斯方面为何却突然提出和谈,要给乌克兰方面一个喘息的机会?
俄罗斯副外长鲁坚科在27日当天对外表示,这是因为俄罗斯方面打算以和平方式结束相关事件。但很显然,在对一个主权国家突然大打出手后再谈所谓和平,这实在令人无法信服。
所以要探究俄罗斯突然要讲“和平”的原因,还得先了解这样一个本质问题:通过这场战争,俄罗斯方面究竟要达到怎样的战略目标?
众所周知,普京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对一个主权国家发动军事进攻,主要是因为一点原因:
乌克兰谋求加入北约的行为挑战了俄罗斯的国家安全红线,在背后支持乌克兰的西方世界拒绝对俄让步的情况下,俄罗斯只能用武力确保乌克兰丧失加入北约的能力与意愿。
但之所以敢于直接大打出手,则是因为美国总统拜登的直接怂恿:
在前几个月俄罗斯还在往俄乌边境调集军队的时候,美国总统拜登就一反常态的公开宣称,美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出兵进入乌克兰,等于是直接将美国的底牌亮给普京看,让普京吃下了对乌克兰发动军事进攻的定心丸。
拜登
然而拜登的致命失误恰恰出现于此:
拜登以为,普京充其量也就只敢派出军队进入东乌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两州,但万万没有想到,普京早已摸透了自己的心思,直接对乌克兰整个国家发动全面进攻,让事态发展彻底超乎西方的掌控。
简单来说,普京的目的就是要攻下乌克兰首都基辅,推翻泽连斯基政权,然后继续一路南下,与同时从克里米亚半岛北上的另一路俄军在乌克兰中部会师,将乌克兰一分为二。
在这之后,普京将在东乌克兰成立一个亲俄傀儡政权,从而彻底将俄罗斯南部腹地与北约势力范围隔离开来;
而西乌克兰则扔给西方,在战乱与缺乏工业基础的双重压力下,西乌克兰大概率会成为欧洲新一轮难民危机的发源地,迫使欧盟和北约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与军力到西乌克兰维持秩序,从而给西方制造更大的负担。
但,问题就在于此:
首先,普京虽然既有战略眼光也有将其付诸实践的胆量,但普京所统治的俄罗斯并不是一个足以支撑其雄心的强大国家——俄罗斯军队的军费常年在600亿美元上下徘徊,俄军各种内部管理问题也一直是层出不穷,指望这样一支二流军队模仿美军打一场高科技斩首战争,乃至在基辅打一场残酷的巷战,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
其次,普京低估了乌克兰的国力——乌克兰好歹也是一个拥有一定工业基础、且国土面积高达60万平方公里的欧洲中等工业国家,俄罗斯要在不进行全国总动员的前提下,仅靠手头的常备兵力几天之内拿下这样一个国家的首都之后迅速冲入其腹地将整个国家一分为二,根本不切实际。
最后,普京也低估了泽连斯基的勇气——在战争打响第一天,慌乱的西方就明言要泽连斯基赶紧逃跑,但泽连斯基显然不是二战时法国的贝当,其毅然选择留在基辅城内指挥整个乌克兰进行抵抗,并一直坚守到了现在。
泽连斯基
当然普京作为一名高水平的战略家,倒也不至于如拜登那样自大,在战争打响第一天就放出和谈信息,其实就是普京的两手准备:
一边打一边谈,就是要给自己军队留出喘息的空档,同时也让乌克兰内部的投降派以及泽连斯基本人看到妥协的希望——与其就这样被俄罗斯一步步吃掉满盘皆输,倒不如答应一些条件,让战争赶紧结束。
这样即使最后无法实现分割乌克兰的战略意图,至少也能吃下东乌两州,同时以较小的代价逼迫乌方做出一些重大让步,令俄国不至于赔本。
行动中的俄军坦克
但这个“重大让步”恰恰正是会谈的最大问题所在:
俄罗斯方面已经在会前放出了自己的谈判要求,那就是乌克兰不能加入北约,同时要实现整个国家的“非军事化”,即乌克兰从此以后不能拥有任何武装力量保卫自己。
如此苛刻的条件,乌克兰方面会接受吗?想想都不会。
除此之外,在最初几天的慌乱之后,西方阵营总算是冷静下来,开始对乌克兰提供一些实质性的援助:
就在26日,欧盟终于向美国妥协,同意将俄罗斯逐出SWIFT系统,总算是往俄罗斯脖子上套上了第一根金融勒索;
同样是在26日,欧洲各国纷纷宣布对乌克兰的军援措施,尤其是之前一直扭扭捏捏的德国,终于同意将向乌克兰提供1000枚反坦克武器和500枚“毒刺”级地对空导弹——相比之前如笑话般的5000顶头盔,总算是为乌克兰提供了一些实质性的帮助。
而西方这种态度的转变,也正是乌克兰方面同意和谈的底气——让步是不可能让步的,但至少要借助和谈的机会寻找一些喘息的空档,为西方军援的到来争取时间。
拜登、普京与泽连斯基
所以说来说去,这场奇怪的“城下和谈”,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已经气喘吁吁拳击手为各自寻得的一个中场休息时间,而会谈场外基辅保卫战的结果才是决定这场战争最终走向的关键砝码。
那么在接下来的几天,是俄罗斯方面如愿拿下基辅,让这场会谈变成乌克兰投降的签字仪式,还是乌克兰方面坚守住了基辅,令这场会谈变成其向俄罗斯方面开条件的勒索现场?我们对此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