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启刚惹上麻烦事了。香港方面出现了一次聚集性的疫情,在一个富豪名流聚会中,有两个宾客被确诊了,引发了香港方面高度的关注,连特首也对这个聚集性传播表示遗憾。
霍启刚竞选香港特首成功(霍启刚竞选香港特首)
刚刚竞选成功的霍启刚当天晚上也作为嘉宾出席了。霍启刚已经成功当上了议员,如今他的身份不简单,而且群众对他也是寄予厚望,希望他未来可以更上一层楼,为国家为香港出力,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霍启刚也特意在网上发文道歉。当天是霍启刚的同事洪为民生日,他邀请了上百个富豪名流出席自己的生日晚宴。霍启刚表示他当天晚上参加之前并不知道有多少人参加。到了现场之后,发现人数比较多,于是他就在户外呆着,而且全程佩戴口罩。
在疫情中发生这样的事情,确实让很多香港民众十分失望,因为这次聚集性疫情传播,已经导致多名香港高官被隔离了。霍启刚虽然没有被隔离,但是个人形象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其实霍启刚要做大事,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保护好自己。为何这么说呢?很多人都希望霍启刚未来可以登上更高位置,去完成董先生没有完成的改革大任。1997年香港回归,董先生踌躇满志,他提出了多项的改革措施,并且邀请了梁锦松出任香港财政司司长。
在董跟梁的合作下,香港经济一度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可惜因为触动到了地产权贵的利益,最终他们的改革失败了。2003年梁锦松因为一个几乎莫须有的罪名而下台了。当时梁锦松签署了增加汽车购置税的文件。
梁锦松自己则忘记避嫌了,他在法令生效之前购置了一台新的保姆车。梁锦松这个无心之举,却被好事者捉住了,并且大加攻击。这些人说梁锦松是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便利,让自己少交税。
其实梁锦松不过是无心之失,而且他所获得的利益根本不值一提。梁锦松之前在银行工作,年薪过千万,他出任公司长年薪不过才300万而已。他放弃的利益比他获得的利益大多了。被攻击之后,梁锦松也曾经捐出了3倍的资金来弥补这个事情。不过有人不愿意放过他,继续拿这个事情来攻击他。最终梁锦松不得不下台。梁锦松下台之后,他们的改革也是失败了。
香港进入了曾的时代,一切的改革都停滞了。随后香港楼市开始了史上最大的牛市,开始了一个连续十几年的上升周期。
霍启刚真的应该好好吸取梁锦松这个教训。董先生跟梁锦松改革失败,并不是因为他们改革的策略不好,而是因为他们的斗争手段不够高明,但是也不懂得保护自己。
霍启刚现在身居高位,必须要做到一点就是慎言慎行,如果踏错了一步,那就是落人口实。现在霍启刚还不是在真正的关键位置上。如果以后他真的上去了,到时候他也来推动改革,那么影响到了地产权贵们的利益,那个时候他如果做错了一步,问题就严重了。别人就会抓住这个事情来攻击,那么他就可能因此下台,最终导致改革失败。
霍启刚现在才40来岁,他还太年轻,他在政界还需要更多的磨练,让自己更加成熟,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霍启刚必须变得更有城府。因为霍启刚未来要对付的那些人都是非常老道的人物,如果霍启刚没有足够的手段是无法战胜这些人的。
香港现在的问题还是20年之前的那些问题,经济过度依赖于地产跟金融,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香港经济要进一步发展,科技创新是必须大力推动的,如今在大湾区,深圳广州每年的科技研发投入远远领先于香港,如今香港几乎没有科技公司,而且实体企业也是越来越少了。
香港地产的问题不仅仅影响经济发展,而且还影响香港的民生问题。香港的居住问题是一定要解决的。号称全球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的香港,居民的居住条件却是远不如内地的二线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居住的环境等等都需要改善,而且居住成本非常高,很多低收入人群都没有物业。
地产权贵们通过控制地皮,让香港的住房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大量的绿地无法开发,填海工程进度缓慢,而环保就是他们的武器之一。每次有人提出填海或者开发绿地的时候,他们就是利用舆论来制造环保的压力。
胡应湘就说了,把人关在笼子里面,让动物满世界跑,这就是最大的笑话。做任何的事情都必须以人为本。在香港随随便便就可以找到一个千万富豪,但是他们的生活条件却是远不如内地三四线城市的居民。
发展科技,才可以改变对地产的依赖,才可以改善民生。同时过高的地租跟房租,让科技公司也很难在香港发展,造成了一个死循环。当年香港为了改变这一切曾经提出了数码港的计划,最终数码港在李公子的操盘下,变成了一个科技包装的房地产项目,香港白白搭上了一个价值几十亿的地皮而已。
霍启刚必须明白,他身上的担子不轻,在香港年轻一辈中,他是最有前途的,也是最被人看好的,所以他要走得更远就必须保护好自己。霍启刚不必走得太快,因为这是长跑,而不是100米,保护好自己才可以走得更远,做更多的事情,改变更多的人更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