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主是支撑互联网行业从稚嫩到繁荣的幕后英雄之一,几乎所有互联网厂商都与广告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如今在网络中,无论是传统的barner广告、开屏广告、贴片广告,还是弹窗广告,大家在上网冲浪时也始终是在与广告相伴。
但在这一众互联网广告的形式中,弹窗广告无疑是最让用户讨厌的。不过日前随着一份新规定实施,此前的弹窗广告乱象也将被治理。
近日有消息显示,为规范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发布《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下文简称为《规定》),将从2022年9月30日起正式施行。据悉,《规定》将紧盯弹窗新闻信息推送、弹窗信息内容导向、弹窗广告等重点环节,着力解决借助弹窗违规推送新闻信息、弹窗广告标识不明显、广告无法一键关闭、恶意炒作娱乐八卦、推送频次过多过滥、推送信息内容比例不合理、诱导用户点击实施流量造假等问题。
弹窗广告的“原罪”,就在于它强制转移了用户的注意力,并干扰了用户的体验。比如说,最近就出现了“车载中控屏出现弹窗广告”的事件,之所以此事引发了轩然大波,是因为在行车导航途中出现的弹窗广告会转移司机数秒左右的注意力,妥妥的属于妨碍安全驾驶行为。又比如说,就在近期有媒体报道称,有用户在玩游戏《羊了个羊》时、因弹窗广告被骗9万元。
再加上弹窗广告是让低用户价值、低优先级的内容(广告),遮住了高优先级、高用户价值的内容(用户已打开页面),并且除非用户与弹窗进行交互(关闭广告、或拖动自己想看的窗口),否则就无法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特别是在PC时代,流氓软件带来的是十几个按顺序打开,且往往还附带震耳欲聋音效的弹窗。
需要注意的是,《规定》中并不是全面禁止弹窗广告。由于有相当多的应用能够免费,是因为广告商来买单的结果,所以也可以理解为是广告商把用户本该交的钱给交了,所以用户要付出的就是忍受广告。通常情况下,付费软件是很少带有广告的,但以目前用户对软件付费的支持力度来看,要是微信、支付宝、抖音变成无广告却要交钱的模式,或许早就沸反盈天了。
但在《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实施后,大家就能从此免于被弹窗广告骚扰之苦了吗?答案或许没有那么乐观。毕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此前监管机构在整治过APP开屏广告时,也同样点明了“弹窗信息标识近于无形、关闭按钮小如蝼蚁、页面伪装瞒天过海、诱导点击暗度陈仓”等违规行为,但互联网厂商旋即拿出了诸如“摇一摇”式样的开屏广告,实现了用户“主动”点击广告的效果。
归根结底,互联网厂商的商业模式就决定了它们必须要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即便是弹窗广告做不了,未来也会有新的广告形式出现。
不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