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
走路就能养生,每一步都在健身!
初秋季节,天气干燥,逐渐转凉,很多脚部的小问题也容易犯,这些也是身体疾病发出的预警。脚麻、脚脱皮、脚肿、脚趾痛,有的人还出现脚汗、脚臭、脚痒等问题,这些脚部问题大家多多少少也遇到过,问题虽小,却会给我们工作生活带来诸多烦恼。
脚麻、脚肿、脚趾痛,是跟气血运行不畅或者经络淤堵有关。脚痒、脱皮、脚汗、脚气、脚臭等,是体内的湿热、寒湿浊气,往下流注到脚上导致的。
脚部问题更是人体脏腑功能是否正常的晴雨表,可以说「窥一脚而知全身」。古人常说:人老腿先老,脚部在身体健康中到底扮演怎样的角色,脚部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又应该如何保养呢?
养生先养脚
虽然脚在人体中距离心脏最远,但在连接人体脏腑的十二经脉中,有一半起止于脚上,三阴经(脾、肝、肾)的起点都在足部,三阳经(胃、胆、膀胱)的终点都在足部。所以,脚部具有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等重要作用。
另外,至少还有60多个穴位汇集在脚上,与人体五脏六腑联系密切。脚底部还存在着人体脏器的反射区,因此脚又被称为「第二心脏」。这就是脚部出问题可以反映脏腑问题的原因。
「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脚对人体的作用,相当于树根对树的作用,所以古人说「养树护根,养人护脚」。脚寒对人体的伤害很大,我们都知道热胀冷缩,脚寒会导致凝滞,会使经脉气血凝结、阻滞,进而导致脚痛、脚肿,也会导致身体其他各种疼痛的症状。
「人老脚先衰,养生先养脚」,我们的脚在最下面,湿寒之气容易侵入。湿气不除百病生,脚部受寒受凉,身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疾病也会乘虚而入。脚受凉后,不仅易生冻疮、皲裂,还会自下而上,侵袭人体肺部,使肺部黏膜血管收缩,抗病功能下降,从而诱发感冒、扁桃体炎、哮喘等。
5个养脚秘方
那么我们如何养护我们的脚呢?下面分享几个简单的养脚方法:
1、泡脚
足底是人体重要穴位和经络汇集之处,用40℃左右温水浸泡双脚,水略高淹没于踝关节处为宜,每次浸泡20~30分钟,其间可加热水保持水温。每天泡脚,可以祛除身体里瘀积的湿寒气、促进血液循环、刺激经络、排出毒素,对身体的好处非常大。
2、热水浴足
「寒从足起」,热水洗脚,四季皆宜。晚上用温热水浴足的同时,可以用双手按摩、揉搓脚背和脚心,能加速脚部的气血循环,水凉后可以再加热水,如此反复,并长期坚持。有助睡眠、缓解疲劳。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具有按摩功能的浴足盆。
3、脚底摩擦
脚部的特定部位与体内各脏器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是各脏腑的反射区,某些脏腑的病变可以在脚底反映出来。按摩和刺激相应的反射区,对身体各脏腑保健效果显著。方法是让双脚合拢起来相互摩擦,直至脚部温热,使血液循环畅通,此法对失眠效果也很好。
4、揉搓脚趾
用手给脚趾做圆周揉搓运动,每天揉搓几次,每次2~3分钟。脚的小趾是小脑的反射区,故而揉搓小趾还有助于增强计算能力,有加强记忆力的作用。
5、踮脚跟
方法:身体立正,两脚跟并拢,双手放在腰部两侧。然后慢慢提起脚跟,上提时脚趾要抓地,脚跟尽力抬起,目视前方。然后脚跟自由落地,脚跟下落时,咬牙,轻震地面,引发柔和的震荡,沿两腿上传到上半身。
踮脚,别看只是一个小动作,但却是一种古老的养生方法!中医认为踮脚走能改善全身血液血环,能牵拉锻炼肾经。这个动作正是通过颠脚跟的方式,刺激肾经系统,诱发全身震荡,柔和地按摩五脏六腑,从而起到消除百病的神奇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