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孕儿成本的增加,生孩子成了许多90后家庭的一个负担。90后出大学校门,父母奋斗好的,给予买房买车,然后结婚生子,在父母的坚持下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反之,父母收入底的90后,出学校后要自己找工作,租房子,然后按步就班,一级一级的打怪升级,等攒的了购房的首付款,需要买房时,房价从5000-6000已经飙升到了9000-10000元,在买房的道路上还需要举债,然后付完首付,从此以后20年的房贷还需有月还。
有房了可以结婚,以用家人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终于把婚给结了。再往后就是双方父母盼望着抱小孩的岁月。生一胎,还是生二胎,或者一胎不生?成了年轻人茶饭后的谈论的焦点。
看着自己这一代,为了买上房,娶上媳妇儿,然后过上正常人的日子,已经耗尽了父母的所有积累。在往下,自己生育下一代,除了日常的家庭开支,外加房贷,车贷,剩下能支配的钱已经少之又少。生一胎都胆怯。
孩子是什么?是家族血脉的延续。在老人眼里,结婚就是为了生孩子的,延续香火,繁殖后代是人已婚男女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当然,上述到责任的高度 ,算是上岗上线了。
我们通常在讲,结婚后有四个钱包,甚至六个钱包。但那是理想状态,如果90后都只是一个娃,结婚后,双方各2个老人,如果二个老人都是退休人士,那么就是四个钱包,外加二个年轻人二个钱包,加起来就是六个钱包。但是,这只是理想状态,更多的是可能没有四个钱包,只有四个责任。因为有许多人的父母都是了几天在农村,没工作,老了也没收入,靠可怜的社保活着,如果有重大疾病,都是要儿女掏钱的,何谈四个钱包?
所以,家境一般,结婚又欠下许多房贷车贷的年轻人,始终是不愿意生孩子的。因为生了孩子家里就要有一个人停职或者辞职在家照顾孩子,另一个人挣钱要养全家,压力很大。导致了不敢辞职,不敢离开,在公司再苦再累都要好的。
孩子带给一家人的快乐是长成和陪伴,理想是美好的。但是教育的费用很高,要把一个人培养成才,就不得不随时灌输金钱,没有资本去应做,一个孩子只会变得比他的同龄人不普通。当父母已经吃了社会的亏,受了社会的罪,可能没有多少父母还想把自己的孩子带到这个世上来受苦爱罪吧?所以,生一胎都已经耗尽心血和金钱,生三胎就不敢想了。
回顾30多年前的70后和80后,那时候物资匮乏,大家都生三个四个,但是并没有因为要养活三个四个人而觉得经济负担重。因为那时候没有这么多的补课班,没有这么多的电子产品,没有这么多的玩乐物品。三四个孩子,大孩子穿过的衣服,二孩穿,三孩穿,缝缝补补又穿,没有什么不妥。
30-40年后的今天,孩在学校里的攀比,已经不能在穿破旧的衣服了。需要穿名牌的衣服,裤子。要受到良好的教育,放学要参加兴趣班,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普通的家庭,一个孩子已经很累了。等孩子长大后买房,结婚,生子又是一大笔钱。这也是需要父母去努力和付出的。
70后和80后的家长,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生那么多的孩子,为的就是赌一个孩子将来能成长,只要有一个孩子有出息了,那么一家人就有希望了,有盼头了。将来的养老问题也解决了。但是现在呢?教育内端非常的严重,孩子生下来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长大后只能进工厂做一个普通的技术工人,或者进公司那种比较小的公司,谋生糊口。
想要再次赌谁有出息,教育不投入成本是不可能的。所以90后这一代,特别是普通的90后这一代,他们太难了。上面四个老人,下面一个孩子,中间还有房贷。生活喘息都难,若还生二胎三胎,可能是要他们的命了。
社会弱肉强食。自然界的法则也是这样,生二胎,三胎的人家,非富即贵。只有养得起一家老小,并支付得起教育成本的人家,才会多生孩子。穷人,或者无职业和收入的家庭,渐渐的会被这个社会淘汰,可能因为没收入,娶不上媳妇,生不了下一代,毁了绝户。有人可能觉得太可怕了,但实际上可能就是这样。
所以,大家都在卖力地赚钱,努力地投资,创造价值。拿高额的回报,可惜,金字塔尖上就那几个人,不会太多。能站上去的是踩了无数失败者的身体才站上去的。而失败者,可能渐渐的就消失在这个社会中。竞争很残酷,残酷到随时有亡命的危险,但是为了下一代,谁不是一边挣扎着,一边又埋头努力着?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过得比自己舒适些,好些。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