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陈琳)7月22日,国新办就新冠病毒溯源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在会上表示,中国不会接受世卫组织提出的针对中国第二阶段的溯源调查计划。
在世卫组织提出的计划里,将“中国违反实验室规程造成病毒泄漏”这个假设作为研究重点之一。曾益新表示,新冠病毒“实验室泄漏”既违背常识也违背科学规律。发布会上,多位专家表示,武汉P4实验室未发生泄漏,也“极不可能”引入病毒。
今年年初,世卫组织国际专家组正式来华开展病毒溯源工作,病毒溯源全球研究中国部分的工作。曾益新表示,中国全力支持世卫专家组工作,完全满足世卫专家参访的要求,让世卫专家去了所有他们想去的单位,包括金银潭医院、华南海鲜市场、武汉病毒研究所等9家单位;会见了所有他们想见的人,包括医务人员、实验室人员、科研人员、市场管理人员和商户、居民、康复的患者等。
发布会上,专家还对“实验室泄漏病毒”“武汉早期病例的原始数据”“武汉病毒研究所数据库”“湖北居民新冠病毒血液样本”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关键词1:实验室泄漏病毒
曾益新表示,到目前为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职工和研究生没有一人感染新冠病毒。武汉病毒研究所没有开展过冠状病毒增益功能研究,没有所谓的人造病毒。“那么哪里来的因为违反实验室规程导致的病毒泄漏呢?所以这种提法,既违反常识也违背科学规律。”
中科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主任、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袁志明表示,新冠病毒是自然起源的,这已经成为学术界的普遍共识。
袁志明说,武汉P4实验室在2018年正式投入运行以来,没有发生过任何病原泄漏和人员感染事故。针对有媒体报道“武汉病毒研究所有3名研究人员曾于2019年的11月份到医院就诊,其症状和新冠病毒是一致的”,袁志明表示,这完全是无中生有。
“如果要搞清这个事实真相,其实非常简单,只需要这些媒体记者告诉我们这三人的姓名,真相就可以水落石出了。其实我们很早就提出了这个建议,但是直到现在我们并没有收到任何回应。”袁志明说。
他强调,2019年12月30日之前,武汉病毒研究所没有接触、保藏和研究过新冠病毒。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来没有设计、制造和泄漏新冠病毒。到目前为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职工和研究生,保持新冠病毒的“零感染”。
关键词2:原始数据
最近世卫组织对信息透明问题表示关切。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专家组中方组长梁万年表示,对早期174例的病人数据,在武汉期间是全部展示的。“专家组已经共同分析了,只不过不能把数据带走。”
他表示,因为中国有相关规定,病人的临床数据,包括流行病学的调查数据、实验室的检验数据,都牵涉个人隐私。在今年年初专家组开展研究工作时,把这些数据库集中起来,中方和国外专家一起进行分析研究,“包括分析什么、最终从中能看到什么样的规律,以及最终报告得出的结论都是一块儿做的,只是为了保护病人的隐私,我们不同意提供原始数据,也没有让他们进行拷贝和拍照。”梁万年说,当时,国际专家也给予了充分理解,也认为这是一个国际惯例,不仅中国是这种情况。
关键词3:动物测试
会上有媒体提问,世卫组织和中国的联合研究报告表示,科学家已经对数千个动物样本进行了测试,中国方面是否会做更多的测试?
梁万年表示,我们认为在动物源性的引入途径,尤其是从自然宿主到中间宿主再到人,是从“比较可能到非常可能”的,所以特别建议今后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甚至把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在这个方向。中国科学家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在对武汉海鲜市场动物的检测中,没有阳性发现,对相关市场动物上游的养殖场也进行了全面追溯,也未发现阳性情况。进一步扩大范围,对2018年到2020年全国31个省份采集了38000多份家畜家禽样本、41000多份野生动物的样本进行病毒抗体或者核酸检测,均未发现阳性结果。
他说,动物溯源作为重点方向和重点领域,是下一步最值得做的一件事。
关键词4:病毒研究所数据库
武汉病毒研究所管理的病毒数据库在2019年下线,有媒体提问,武汉病毒研究所是否公布其自疫情暴发以来收集的所有基因序列?
袁志明介绍,病毒研究所数据库实际上是研究所团队建立的一个初步的框架,数据库的结构和内容,目前还在不断地完善过程中。考虑到病毒研究所的网站以及包括石正丽团队在内的众多员工的工作邮箱和私人邮箱受到大量恶意攻击,目前数据库在武汉病毒研究所内部共享。
项目团队对数据库的一些原始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系统整理后,将以论文形式发表研究结果,并以可视化方式在数据库中展示和检索。“科学研究的原始数据经过分析和整理后以论文的形式发表,随后数据库随之公开,这是科技界的一个惯例,病毒研究所会严格遵循科技界的规则来展示和共享我们的科学数据。”
他表示,“武汉病毒研究所一贯坚持科研信息的及时共享,我们在初步获得了病原的鉴定结果后,就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我们的全基因组序列。”早在2020年2月3日,石正丽的研究团队就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提出新冠病毒来自于自然界。“我们在发现几种药物在细胞水平上具有抗病毒活性后,2月4日就在国际杂志上公开了我们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5:血液标本
湖北居民有关新冠疫情血液样本,后续是否进行了进一步检测?梁万年表示,溯源的问题,除了早期流行病学病例的追溯外,就是对早期标本,尤其是血液标本进行相应的检测,如果发现相关的证据,对溯源最早病例的出现情况会有帮助。
根据中国的研究情况,中国最早报告的病例是12月8日。但最早报告的病例,最多是一个指示病例,并不意味着是第一个病例。最早报告病例的地区,也不一定是病毒发生“从动物到人”这个界面过渡的地区。血液标本如果能检测当然最好,当时还专门邀请了武汉血液所的一些专家进行了充分讨论。
专家表示,他们现在保留有血样,但是这种留存的血液样本,仅用于应对因输血可能导致的医学争议或者法律诉讼。这种血样只留存少量的血浆和血清,一般最少保留两年。保留的方式是血袋导管方式,血清含量很少。血样到期后如何开展相关工作也有讨论,目前已提前就血液检测方法、检测实施方案等做论证,待到期后具体实施。中方相关机构也表示,一旦有结果以后,他们会及时地把结果通知给中方和外方专家组。
关键词6:多国多地点研究
目前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的时间点不断提前,有人主张应该在世卫组织框架下开展全球多国多地点的研究,尤其是美国也应该接受调查。
对此,梁万年表示,随着多国科学家对新冠病毒溯源的持续研究,已经有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新冠病毒在全球多地的出现时间要早于先前的已知时间。
比如2019年11月,一位意大利女性的皮肤活检多处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原位杂交反应性。
2019年11月27日,在巴西一个市采集的废水样本中检测到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
2019年12月13日-2020年1月17日,美国有9个州常规献血存档样本新冠病毒检测抗体有106份呈现阳性反应。
2019年12月24日采样的,分别来自于伊朗、巴西和意大利的早期基因序列已经上传到全国数据库。
2019年12月中旬,法国有报道中和抗体的流行率增加。
2019年12月27日,法国有一个咯血患者的咽拭子样本经RT-PCR检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
“这些例子也表明,武汉可能不是新冠病毒突破界面的第一现场,新冠病毒的传播存在人或者动物传物后,由物传人,又人传物的复杂循环模式。”梁万年说,实际上这次新冠病毒的整个传播模式的研究,包括溯源研究都给我们提供了新视野、新课题,甚至是新的需要解决的一个科学命题。下一步无论是早期病例、生物样本、基因序列、天然宿主、中间宿主还是冷链,都离不开全球多国多地共同开展研究。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王辰表示,病毒溯源过程复杂多元,要“真求起源”,拓展视野,这是全球各地应当进行多点、多方位、立体溯源的重要的方向性问题。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