庹在姓氏上读什么(坏人最多的姓氏)

前一阵子陕西因为有一个村庄里四千多人姓“第五”登上了网络热搜,在陕西咸阳的魏洛村,这里就是第五氏后人最主要的聚居地之一。《百家姓》是以“赵钱孙李”开头,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是以“第五言福,百家姓终”结束。据记载,“第五”姓氏的祖上曾出过三位宰相,宋朝第五均、唐朝第五琦和东汉第五伦,可能也正是如此,复姓“第五”的人数并不多但依旧可以进入到《百家姓》中并延续下来。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将原齐国田姓贵族按照门第顺序分为第一至第八氏,而“第五”姓氏就是其中一支,历史上从“第一”到“第八”都是姓,但是除了“第五”,其余的后来都改为了单姓。

在陕西扶风县浪店村,村里有上千人竟然都姓“醋”。村里相传这个村子的先人是姓“祖”,后来逃难到浪店村时遇到了官兵盘问,于是看着案板上的醋罐子急中生智说自己姓“醋”,从那以后就改为了“醋”姓。“醋”姓在《百家姓》中并没有记载,仅剩在地名志上留下了一些记载,有网友打趣道“只看到名字就觉得酸了”。

像这样奇怪的姓氏在陕西这样有着上下三千多年历史的地方出现并不奇怪,在陕西咸阳的叱家村,这个村子因居住在这里的“叱干”姓氏人而得名。这个不起眼的小村落人数不足一千人,但是却因为这样稀有的姓氏引得了全国人的。“叱干”姓氏和“第五”、“醋”姓不同,因为它没有任何文字性的记载,而是来源于一段传说,相传秦朝时期一位刚正不阿的宰相甘罗得罪了吕不韦,在逃跑的路上遇到了官兵问其姓名,他因又渴又饿没有力气说话,只能用手指口,士兵以为是在示意姓“吃”,于是便放了他,后来甘罗流落到如今的咸阳彬县定居于此,将“吃”字与原来的姓氏“甘”结合起来,复姓“吃甘”,后逐渐演化成“叱干”姓氏。

陕西长安区的一个小村庄里几乎一半的人复姓“耶律”,有人说战乱年间耶律天祚逃难至此地在这里发展生息,所以这个村子里的人都是少数民族——契丹族的后裔,相传上世纪60年代村里有一刻满契丹文的古庙,但是后来庙塌了,里面的石碑也不知下落。

除此之外,陕西还有“长孙”、“夜”、“庹(tuo)”、“昝”等冷门姓氏,每个姓氏后面都深藏着一段流传千载的历史故事,你身边有人是姓这些稀有姓氏的吗?

网站声明:本文,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