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男公关”这个词,旁友们会想到什么?
是花一样的少年包围着你?
还是十年如一日的洗剪吹联盟?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男公关不再是上不了台面的职业,而是被营销成“卖艺不卖身”的劳模典范。
甚至被一些媒体打上励志,尊重女性等关键词。
最近,一名up主发布了一条揭露日本男公关本质的视频。
在她的视频里,男公关不再是“女性之友”,而是成了人渣的代名词。
让人不禁想问,就是这样一群PUA女孩下海的渣男,怎么就成了万人追捧的牛郎?
全网吹捧的牛郎文化
有多畸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网上的“牛郎”逐渐多了起来。
不仅有一边读书一边做牛郎的大学生。
还有去过北京大学留学的日本牛郎。
但说起“牛郎”,就不得不提有着“日本第一牛郎”“夜之帝王”的辣个男人,罗兰。
一头标志性的金发,精致的妆容。
不吹不黑,大多数人对日本牛郎文化的了解,一半都是来源于这个男人的事迹。
这几年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就连换个发色也会登上热搜。
至于理由?还是熟悉的味道:
“因为金发的时候太过扎眼,感到很对不起地球上的男性,所以去染黑了。”
他做牛郎的事迹,被媒体精心包装成一本励志小说:
大多数时间,都是以“三高”优质男的身份出现,颜值高,情商高,智商也高。曾考入东京大学,因为害怕自己的人生变得平淡,入学仅仅一周就选择了退学,成了一名牛郎。
18岁入行,一年就做到牛郎店业绩第一,20岁成为牛郎届最年轻的店长,一晚狂赚六千万日元,26岁时年收入更是达到了3亿元。
卖艺不卖身、业务能力超群、钱多到花不完却自律到令人发指,平时的爱好就是健身,学习英语,阅读粉丝来信,唯一称得上消遣的活动就是动漫。
有品位却从不炫富,房间里多余的物品一件没有,手表一块,外套一件,一把伞用了六年,这种断舍离的作风似乎跟“物欲”根本挂不上钩。
以最好的状态,服务更多的女性才是他的愿望。
在粉丝看来,他明明可以靠脸吃饭,但却非要靠人格魅力脱颖而出。他虽为牛郎,但却懂得尊重女性。
一些看似霸总中二式的狂言狂言,在粉丝眼里都成了一种萌点:
“我对名牌没兴趣,因为我就是名牌”
“我不走回头路,所以没必要认路”
““明年让我的生日变成法定节假日吧””
“一个不会说我讨厌你的人,说出的我喜欢你,没有太大价值”
当然,最震惊我的还属那句典中典:
“世界上只有两种男人,我,和我以外的男人”
罗兰在国内的一夜爆火,连带着牛郎行业都被人打上“励志的正当职业”的关键词。
更有甚者,把牛郎形容成治愈心灵,拯救灵魂,引领自己不断前行的王子。
在媒体的造势之下,不仅罗兰在微博开设了个人账号。
就连所在的牛郎店the club,也带着一众牛郎小哥风风火火的入驻了微博。
一边让牛郎小哥轮番自我介绍,一边公布俱乐部的收费标准,好家伙,这广告打的。
只不过这审美吧,让蝉主感觉到了文化的差异性。
而罗兰本人也察觉到巨大的商机,为了能更好的和中国网友交流,还专门请来了中文老师来学习中文和中国礼仪。
甚至向苍井空请教如何在中国变得受欢迎。
粉丝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打动,不仅为他创建超话,真情实感地收集物料,还在面对外界质疑时,出来解释。
“自信又敬业”的牛郎人设,让越来越多的女性产生了向往。
她们有的把逛牛郎店列入自己的旅行清单。
有的把牛郎当爱豆一样崇拜,拼命攒钱奔赴日本只为一睹他们的芳容。
甚至还有人把牛郎当成自己梦寐以求的职业。
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牛郎,不再是社会边缘人物。
被神化的男公关
本质是对女性的PUA
在全网吹捧的牛郎文化中,牛郎们不仅双商高,业务能力强,自律,而且还懂得给女性提供情绪价值。
是“普信男”们一辈子都达不到的完美人设。
一时之间,罗兰的名号火遍国内,知乎上到处是关于他成功学的分析,有不少博主专程去日本见他。
罗兰也摆出了营业的样子,不仅在发放名片时,主动印上自己的唇印。
还懂得摸头杀。
回答问题时更是滴水不漏,处处尽显高情商。
别的不说,就这一句“会见到各种各样的可爱的女孩过来”,谁不露出姨母笑呢?
好景不长,伴随着罗兰大肆曝光的,是口碑的翻车。
有up主去日本拜访罗兰,举手投足间都是满满的敷衍,被不少网友吐槽是人设的奴隶。
观众才突然惊醒,所谓的高情商夜场帝王不过是QQ签名水平的土味情话之王。
再加上疫情原因,牛郎店营业不如从前,罗兰也开始经营不少副业,比如美容沙龙,餐饮,服装等等。自己开设的品牌「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