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为什么”开始 (美)西蒙·斯涅克
黄金思维圈 WHY-HOW-WHAT
人人都知道自己是“做什么的”
有些人知道自己是“怎么做的”
但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怎么做
唯有那些明白“为什么”的人,才是真正的领导者
全书总结:
这本书内容很简单,分享了一种思考方式(按顺序):为什么WHY,如何做HOW,做什么WHAT;
这本书不简单的是,这种思考方式不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本质论,甚至是一种哲学式的思考。无论你是要经营一家公司,还是处理个人成长问题、亦或是去完成领导交代的一个任务,都可以用到这种思考方式。
黄金思维圈的核心精神就是:
1. 为什么——是你的价值观和理念,是你面对一个问题最本质的想法;
2. 如何做——是你如何去做,是方法论;
3. 做什么——是你做了什么,是你理念的结果;
理解这种思考方式并不难,难的是将器内化成一种思考,还有就是要做到黄金思维的平衡,即你的“为什么”与“做什么”是一致的。
感悟分享:
无论是个人、公司、还是面对一个具体的问题,我们都希望能够洞察到这件事情的本质,这样就会更好地得到答案,解决问题,可是现实并非是这样,我们往往会陷入到迷茫之中,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对于我们看到的现象,都存在一个自己的判断,认为是什么样的,然后就去做了。
而这里就存在了一个假设问题。即你看待这个事情的角度和受到固有的一些观念影响。
你的假设会影响你的行为、语言和思考我们做的决策是基于对这个世界的感知,这感知里面就是假设,而决策的正确与否,在逻辑上推断取决于你掌握的信息多少,然后信息是否正确是否有必要信息被忽略了,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决策失误,行动失败。那么,我们如何能够看清一个事物的本质?
答案就是,在处理人和问题之前先问:“为什么”,找到动机。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先思考“为什么”才会让事情进展得顺利?或者说更容易得到答案呢?
举个例子,如果想要用弓箭射中30米外的一个靶子,请问你要怎么办?
大部分人一定会说,这难道还要想么?肯定是有一个弓和箭,然后瞄准就行了,还有一些更细腻的思考者会说,要考虑到环境因素,风速,弓箭的材质是否能够射中把心….等等;其实大家都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拉弓这个环节,你若想要将箭射出去,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将箭拉向目标相反的方向,而这个动作其实就是“为什么”,因为你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动力才可以。当你想明白了“为什么”,就是你知道你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他会给你源源不断的力量。
那么,改变人们行为的方式有哪些?
有两种,一种是操纵,一种是感召。
操纵:
我们每天都会被小视频吸引,不停地刷刷刷,是因为短视频短期的视觉冲击带给大脑的快乐是频繁的、直接的,我们的大脑被这种冲击占据,停不下来;还有我们会被购物节中的促销力度大,而购买了一些平时喜欢的东西,等等类似这样的事情,那些能够触发我们做出一些决策和行动的因素,包括心理上的恐惧、依靠、爱慕、虚荣等等,包括公司的销售提成这种机制,都是一样的。操纵不是一个贬义词,是一个中性词。看使用者如何使用;操纵是在直接影响人们在what层面的事情。
感召:
感召就好比当年,马丁路德金在广场上发表的那一场轰动全世界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他没有去说要改变当年宪法制度的计划、也没有去讲我们要具体怎么干,怎么获得只有,而是宣发他对于只有的理解,他对于美好的向往和期许,这些都是对于美好世界的宣发,他把这种价值观、信仰宣发了出来,那些被他感召的上百万人,没有谁是为了马丁路德金去行动的,让他们做出行动的是他们每个人自己。是从心底里激发出来的共同的价值观和认同。所以,感召是在一个人的“为什么”层面处理事情。
所以,每当你制定了一个个人改变计划,却无法长期执行的时候,其实你就理解,你不过是在具体干什么层面给自己罗列了一个清单,而没有从内心想明白,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你想明白了,你就会从内心中生出无穷的力量支持你前行。
透彻的想明白了“为什么”,也制定了并遵从了符合价值观的行为准则,而且所有的言行都是一致的,那么最后一步就是保持正确的顺序。知道“为什么”,才知道“怎么做”。
其实,想明白这种思考的重要性,以及思考的顺序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要确保黄金圈的平衡。
你无论是对外,让人认识你、了解你,卖产品,还是对内,制定自己的目标,你都应该将你的理念、原则、价值观、信念这些内容有效的宣发出去,然后才是你的行使准则、你必须要践行自己的这些原则,你的所有言语、行动都是在贯彻你的信念,这样你的言就会行合一、使得自己内外平衡、让人信任你、了解你;知行合一,言行合一;你就不会有痛苦,就会愉快。
最后,你可以尝试着下次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先问一下自己为什么。希望你可以把这种逻辑内化成一种思考,让他变成你的惯性思维。
本书金句:
1. 面对长远的渴望,却拿出短期的反应,这种现象在商业世界屡见不鲜;他们永远拿不出时间和资金,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可他们总拿得出时间和资金把事儿再做一遍。
2. “为什么”是个信念,“怎么做”是我们为了履行信念而做出的举动,而“做什么”是这些举动的结果。当三个层面达到均衡状态的时候,你就建立了信任,你的价值观也得到了认可。
3. 吸引人们购买的,不是“你是做什么的”,而是“你为什么这么做”,如果一家公司对“为什么”没有清晰的认识,外界就只能从“做什么”的方面了解你,除此之外不会有更深入的看法了。同理,你对于一个人的了解,如果仅仅停留在他做了什么,你是很难理解他的,你应该更多的他为什么做了这些事情,他的价值观,动机;
4. 黄金圈指出想要取得长远成功的方法,你的行事原则必须紧紧围绕“为什么”,并且要和价值观保持一致。
5. 你的一言一行,必须要符合你的信念,“为什么”只是个信念,仅此而已。“怎么做”是你落实理念的行为。“做什么”,则是行为的结果,是你所说,所做的一切。
6. 伟大的公司不会先去招聘有能力的人,然后启发他们、鼓舞他们、唤起他们的热忱。人们要么有动力,要么没有,只有这两种状态。
7. 每一个伟大的领导者,每一个“为什么”型的人身边,都有一个或一批受到感召的实干派,他们认同这个理念,能建造出一个能让梦想成真的架构。正式这个架构,实现了一切可以量化的变革,让成功成为可能;
8. 清晰的“为什么”能给人带来期望,当我们不知道某个组织的理念为何物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该期待什么,因此我们就期待那些最低等的、无差别的东西——价格、质量、服务、功能。
9. 如果组织有了清晰的“为什么”,组织里每一个人都能像创始人一样,做出清晰又正确的决策。“为什么”就像一个过滤器,能帮你做出正确决定。所有的决策——招聘、寻找合作伙伴、战略战术、都应该通过这个芹菜测试。
10. 拥有感召力的公司、组织或群体都始于某个受到宏伟目标感召的个人或一小群人,可讽刺的是,想清楚“为什么”不是最困难的部分,相信你的直觉,真诚面对你的人生目的和信念就行了。最困难的是,彻底保持均衡和真诚。那些能够围绕着自己的信念建造起“大喇叭”(而不只是个公司)的少数人,就能拥有鼓舞他人,启发他人的感召力。凭借这些,他们能够驾驭起推动人们行动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之大,是难以想象的。想清楚一家公司或一个组织的“为什么”,或是理解任何一场社会运动的“为什么”,往往都是从一个起点开始的:你自己。
11. 人类行为的生物学机制和黄金诠释完美重合的。在尽力想通为什么有些营销策略有效,有些却无效的时候,我无意中发现了一些更为深刻的东西。我发现了人们为什么会做出某些举动。就在此时,我找到了自身压力的真正原因。问题不在于我不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而是因为我忘记了“为什么”。我经历的,正是我称之为“断层”的状态,我需要重新找回自己的“为什么”。
12. 如果你追随自己的理念,别人就会追随你
13. 当你跟别人竞争的时候,没有人愿意帮助你,可是,当你跟自己竞争的时候,每个人都想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