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美乐,轻松赏阅
我经常在课堂上告诫各位父母,不管你在外是什么董事长、秘书长啊, 这么长的,回到家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家长。
这里涉及到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我也经常讲到的“入什么形显什么相,入什么场显什么形”的问题,进一步说就是一个人如何认清和定位自己身份的问题。
先讲一个故事:
说的是鸡和黄鼠狼发生了“战争”,为了争夺“指挥权”,家犬和山上的乌鸦发生了“争执”,并吵到了鸡那里。家犬说:“黄鼠狼最怕我,因此,在战争时应该让我做指挥,这样才能杀一杀黄鼠狼的威风。”乌鸦说:“不行,我一直在森林中生活,很少跟黄鼠狼打交道。在战场上,它看到我的外表就会被吓得投降。因此,应该由我来指挥。”鸡觉得乌鸦是自己的同类,就让它做了指挥。结果,由乌鸦带领的鸡群全军覆没,都成了黄鼠狼口中的美餐。
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是乌鸦搞错了自己的身份。
从古到今,身份都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现代人的身份更加多样性,领导、下属、父母、儿子等等,需要各种身份来回转变,这种身份的多重性和可变性让人们对身份的焦虑更强烈。
比如有一些人参加同学聚会、同事聚会,从工作、休闲说到配偶、孩子,往往每一项都在暗中较劲。虽然这种比较没什么意义,但是人们常常为此较劲、为此焦虑。
○ 我觉得身份问题,首先要注意的是要找准自己的身份定位,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孔子曾经说:“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说的是一个人如果没有足够的德行,即使有了巨额的财富,也不是一样好事。
我们看历史也能证明,如果没有足够的德行和智慧,即便做了皇帝也会被别人废掉或杀掉。
今天很多人都有这个问题,就是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
比如今天一些人虚构高富帅的身份,或者没有偿还能力,借贷高消费购买奢侈品,都属于妄自尊大的体现,最后结局往往都不太好。
还有像新闻里有些农民工坐地铁怕被人嫌弃,不敢坐座位上坐到地上就属于妄自菲薄。
○ 第二点时要注意身份的切换,入什么形显什么相。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和角色,也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身份,这些身份可以分为社会的、企业的、家庭的等诸多领域。
人产生困扰,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身份的错乱。比如男人在公司是老板,回家依然做老板,喜欢指指点点,这就是身份的错乱。
而女人喜欢唠唠叨叨,对老公有这样、那样的要求,一会儿当妈,一会儿当女儿,就是不当老婆。身份错乱往往是很多矛盾的来源。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自己身份的多重性,学会切换身份。
○ 第三点就是学会放下身份焦虑,活在当下。
法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写了一本书叫《身份的焦虑》,书中有一个观点,就说人们身份焦虑的本质是一种担忧:担忧我们无法与社会设定的成功典范保持一致,担忧我们失去身份与地位而被夺去尊严与尊重。
可以说一语中的,切中大家身份焦虑的要害。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几乎谁都不会去嫉妒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也不会去嫉妒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即使他们比我们富有一千倍、一万倍。
但是,我们很多人却往往无法忍受儿时的朋友,曾经的同事,大学的同学比我们富有,我们的嫉妒的对象,只会是跟我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人。
现代人种种压力的来源,看似是对物质财富的担忧,但本质上还是对身份的焦虑。
今天的社会激发了人们无限的期望,好处是让社会有足够的活力,大家各凭本事去奋斗。
不好的地方在于我们在“想要得到的”和“能得到的”之间,在“我们理想的地位”和“我们实际的地位”之间,形成了一条鸿沟。
如果面对这道“鸿沟”永远处于得不到的焦虑感,不仅影响幸福感,还会导致精神压力倍增,还何谈幸福呢?
对于如何放下身份焦虑,我有两个建议:
○ 首先是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定义,而不是盲从于社会赋予的成功。
比方某工厂一位职工,作为技术工人,工作几十年如一日,零失误就是成功;
作为父亲,他的梦想就是让孩子考上理想大学,并实现了就是成功。
作为丈夫,他和妻子白头偕老也是成功。
○第二,我们应该避免让我们外在的成就来完全定义自我。
我们还有许多重要的方面都不在我们的名片上体现。无法被“你是干什么的”“你赚多少钱”这种问题去定义。
好了,各位朋友,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了。今天的话题如果您喜欢,欢迎把它分享给身边的人。也许您的朋友也爱听。我们明天见。
你有身份焦虑感吗?我讲到的三个方法你觉得有道理吗?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们可以一起讨论!
↓↓↓戳“了解更多”学习更多家庭教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