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为什么要结婚(男女为什么要肢体接触)

导语:我们为什么总会嫁错人,以离婚收场?因为大多数人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别人,更不了解为什么结婚。在谈如何找另一半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弄明白 Why- 为什么你需要婚姻这个东西? 在了解婚姻的本质,了解你自己的前提下,独立思考,再去选择适合你的生活方式。

离婚的人越来越多。

民政部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为947万对,离婚登记人数为415万对---- 等于每天有超过1万对夫妻离婚。

结婚人数连年下降,离婚人数年年攀升,中国的离婚率已经跃居世界第一。

曾经有个节目,叫《女人开讲》,访问65岁以上的女人“ 你下辈子还要不要嫁给你先生?”只有不到11% 的人回答“要“,大多数人都回答”绝对不要“,甚至还有不少人直接说出”我好后悔嫁给他”这样的话。

为什么这么多人的婚姻并不幸福?为什么时间跨度越长,人们偏离最初的选择就会越远?我们又为什么要结婚?

这要从婚姻的本质说起。

1.婚姻和爱原本是两码事

从人类的文明史来看,婚姻最早和爱情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婚姻是部落或者国家之间的一种协议,用于利益交换,偿还债款,增强联盟,或提供资源产生后代。

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汉藏和亲的文化使者文成公主和出使匈奴的王昭君。

在古罗马和古希腊,如果有人说因为结婚而感受到了爱,会被认为痴人说梦。

直到12世纪的欧洲,人们开始既结婚又谈恋爱,但恋爱和结婚的对象是完全不一样的,结婚是出于利益,比如家族联姻。而恋爱则是未婚男女青年之间的一种社交游戏,且并不涉及身体上的接触,所以可以说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

纵观人类繁衍后代的历史进程,男女所付出的成本和承担的责任也不同。

女性忍受十月怀胎的煎熬,不仅要给胎儿提供营养,还要承担难产的风险,而男性则完全不需要承担此类风险。婴儿刚出生时,哺育和抚养也是女性的责任,乃至在小孩成长的很长一段时间,女性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养育任务, 这就导致她们付出了几乎全部的时间和精力,而不太可能去获得供她们自己和小孩的生存资源。

因此,女性必须依靠男性提供资源来求生存。

婚姻的发明,就是建立一个契约制为繁衍后代提供必需条件。这种契约,一方面保证了男性的基因可以传递下去,另一方面防止了男女双方出轨,强制男性为女性和小孩投资、付出,并约束双方一起把资源用于养育孩子,这就是婚姻的本质。

2 以爱为前提的现代人的婚姻

1971年,有一个浪漫的男生给自己的新娘写了一封情书,并把它塞进漂流瓶, 扔到了太平洋里。

10年后,有人在关岛附近,发现了这个装着情书的漂流瓶。

情书是这么写的: 当你看到这封信时,我可能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但我相信我对你的爱一定一如当初。这封信可能需要几天,或者几年时间才能到达你手上。即使它丢失了,我也会铭记在心 --- 我会用尽生命去爱你。

发现情书的人,最后找到了10年前的这位新娘。当他把情书念给女生听时,女生居然哈哈大笑,而且越笑越厉害---- 原来他们早就离婚了。

因为爱,所以结婚,这是大多数现代人接受的结婚理由。

婚姻从来不是爱情的结晶。直到17世纪,由于财富的积累,婚姻的利益交换功能才逐渐减弱,并开始与爱情绑定在一起。

现如今,几乎所有的婚恋调查都显示近9成的人说他们绝对不会考虑一个没有爱的婚姻。甚至有人愿意为了爱,去为另一半牺牲自己的个人生活。

而当人们以爱的名义去结婚,却发现仅以爱来支撑的婚姻被柴米油盐拆得七零八落。爱介入婚姻以后,不是让婚姻变得更稳定,而是增加了更多不稳定性。

因为人是随时间成长和变化的,成长步调不一致,甚至方向的变化都会拉开两个人的距离。

原本因爱而婚的人进入婚姻后,很多与爱无关的因素和问题掺和进来,慢慢消磨掉了爱情。而两人在各种生活琐事和养育孩子上争执不休,在没搞明白当初为什么要结婚时,往往最后只能给婚姻判死刑。

随着时代的发展,婚姻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

一方面,女人们已经不需要男人来提供资源也能独立抚养孩子。另一方面,一些夫妻选择丁克,繁衍下一代已不是婚姻的唯一目的。同时,同性婚姻和单身族也大量涌现。

婚姻演变至今,还是所有人的归宿吗?

3 大龄单身归属何处

大龄单身问题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话题。

有数据显示,中国的单身男性已达3000多万,远超过单身女性,可是为什么单身女性还是找不到另一半?

原来,单身女性和单身男性产生的原因不同。由于人们的择偶习惯,男性倾向于往下找,女性倾向于往上找。甲男找乙女, 乙男找丙女,丙男找丁女, 于是最后“剩下来”的就是甲女和丁男。

单身女性通常外貌姣好,拥有高收入,高学历,不用依赖婚姻就能生活下去。而单身男性通常外貌有硬伤,收入不高,而且受教育程度低,是完全不同的问题。

在美国独立电影人拍摄的纪录片《Leftover women》(剩女)里,有一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

一位漂亮的大龄单身女律师穿梭在北京某公园的相亲角,遇到一位男孩的妈妈,当对方得知她在香港律所工作时,竟然连连摆手,拒绝透露自己儿子是做什么工作的,说“ 你太厉害了,我害怕,我不说了。”

镜头扫过地上树上密密麻麻的相亲“启事”,清一色的 “ 1.67米留美博士,1.75米留英硕士”以及有高薪,良好家庭的单身女性信息,穿插着“60岁离异, 40岁有残疾”等诸如此类的单身男性信息。两者巨大的反差,折射出大龄婚恋的窘境。

据调查,在中国80%的单身女性是主动选择单身的

从女性的角度来看,她们做出这一选择最根本的原因是,找不到足够吸引她们的男性作为结婚的对象。另一方面,女性的自主权越来越高,使得她们对婚姻制度越来越不满---- 因为女性在婚姻中的牺牲和付出太多, 导致个人幸福感大大降低。

纪录片《剩女》里,几位大龄单身女都因择偶问题与家人发生过激烈的争执。在长辈眼中,单身与快乐是无法联系在一起的,婚姻才是人生幸福的最佳选项。不结婚,一切都没有价值了。

但实际上,原来在一起的人可以翻脸无情,一直在一起的人可以先于你离开人世,谁也不知道明天与意外,哪个先来。所以,婚姻并不是人的归宿,每个人的归宿最后都是她自己

今年3月,人大代表提议无条件为非婚生育的孩子上户口, 同时取消未婚女性生孩子的罚款。有些公司还为女性高管提供海外冻卵的福利。这些变化都说明了中国社会正在适应单身女性越来越多的情况。

解决大龄单身的幸福问题,无非需要作出以下几个层面的改变:

一是择偶范围的改变 –走出华人圈与其他族裔接触,寻找跨文化的婚姻,

二是单身人士,尤其是男士学习和进修内容的改变—从学习硬核知识转变为学习如何从各个方面提升自我,包括形象,视野,情商,沟通能力等,才能有更大的机会遇见另一半,

三是社会规范和个人选择的改变--- 从人人都选择婚姻改变为一部分人选择单身生活。社会给单身族更宽松的空间,并创造一些个人也能享受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


结束语:害怕孤独,年纪到了无奈凑合,家人逼迫,是常见的结婚理由。结婚前没想清楚,结婚后自己痛苦,是常见的婚姻生活。

当男女朋友也可以合法发生性关系,当未婚也可以生子和上户籍时,你结婚的理由是什么?

你到底只是想谈一场恋爱,同居还是想结婚?

你是被社会价值绑架觉得必须结婚,还是真想结婚?

你是因为周围很多人都结婚了而从众,还是自己做的选择?

最最重要的是,你想清楚了吗?为什么要结婚?你又准备好了吗?

网站声明:本文,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