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陆笑笑北京报道。
2021年,钢材市场跌宕起伏。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国内房地产和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刺激了钢铁需求。钢材价格上涨空,价格一度创历史新高。年中高层多次提出控制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随后大宗商品在钢铁的带领下出现大幅回调。下半年国内经济见顶,市场需求减弱,钢材市场价格逐步回落。
前三季度钢企利润先升后降,总体好于2020年的利润水平。在这一年,钢铁企业也迎来了更多的并购。在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目标下,作为碳排放大户的钢铁企业掀起了一场减碳风暴。国家层面也对钢铁去产能回头看、减少粗钢产量、取消出口退税等政策进行了战略部署。钢材供应收缩,板材逐渐见底企稳,等待未来反弹。
钢价先涨后跌。
2021年1-10月钢价指数呈倒V型走势,全年钢价波动较大。华宝证券数据显示,1-4月钢价稳中有升,4月下旬至5月中旬快速上涨。随后在严控大宗商品价格的政策影响下,钢价在5月下旬出现大幅回调。6-7月,主要品种价格小幅波动。螺纹钢、热轧板、冷轧板价格在7月初小幅回升后,至10月中旬整体价格小幅波动。从10月底开始,三大品种价格大幅下跌,全年三大品种价格波动较大:1-10月螺纹钢最高价6120元/吨,最低价4270元/吨;热轧板最高价6820元/吨,最低价4500元/吨;冷轧板最高价7250元/吨,最低价5360元/吨。
对于2021年的钢市表现,上钢联钢铁事业部副总经理、高级分析师陈景甫对《华夏时报》表示,2021年,钢市受益于周期性上涨和供给侧扰动,全年涨跌互现。对钢企来说是丰收年,但商贸流通企业盈亏相抵,整体情况并不好。
就年底市场而言,钢企对未来持谨慎乐观态度。吕林燕钢铁公司最近表示,该公司第四季度的生产和经营处于正常水平。板块方面,造船、风电、汽车、家电需求良好。比如造船板块,今年以来盈利能力一直保持在较好水平,预计未来将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工程机械和重型卡车需求疲软;在优秀人才方面,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需求疲软,但最悲观的时期已经过去,高层桥梁需求保持稳定;下游油气行业对无缝钢管的需求稳定。
对于2022年的市场走势,陈景甫表达了对明年钢铁市场的整体谨慎态度。这个短周期的顶部已经在今年得到了确认。2022年,在周期退潮、政策托底的大逻辑下,钢价一定会更上一层楼。从中央工作经济会议传递出的信息来看,2022年稳增长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位置,发改委主要负责人甚至明确表示“慎重出台具有收缩效应的政策措施”。基于此,市场共识度较高的供需回落格局可能很难出现在之前。预计2022年钢材供应将增加,需求将稳步增长,整体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
提高钢铁企业的盈利能力
随着钢价的变化,今年钢企的业绩也受到了影响。前三季度利润先升后降,但总体利润水平好于2020年,盈利状况明显好转。然而,上游铁矿石和焦炭价格的大幅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企业的部分利润。
华宝证券数据显示,35家上市钢企前三季度合计实现净利润1086.4亿元,同比上涨158.9%。其中,以板材为主的上市公司同比增长293.5%,板材和优秀人才并存的上市公司同比增长158.1%,优秀人才类上市公司同比增长54.4%,特钢类上市公司同比增长45.9%,管材类上市公司同比下降32.86%。
具体来看,一季度至三季度螺纹钢每吨毛利分别为161元/吨、555元/吨和263.4元/吨;一至三季度热轧钢材每吨毛利分别为320元/吨、1086元/吨、636元/吨;一至三季度冷轧钢每吨毛利分别为581元/吨、1043元/吨、753元/吨。前三季度大中型钢企单季利润分贝分别为774亿元、1494亿元、926亿元;上市公司单季度整体毛利率分别为11.9%、14.4%、11.13%。
房地产和基建投资需求疲软,钢材市场需求下降。陈景甫预测,2022年,钢材整体价格将下行,钢企利润将萎缩,因为供给的增加将为原材料的走强提供支撑。此外,碳减排是一项长期任务。在稳增长成为第一要务后,明年的双碳工作强度短期内会受到影响。
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加快
随着业绩的变化,2021年钢铁企业也迎来了更多的兼并重组,央企和地方国企重组加速。中国钢铁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以前强调数量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国企龙头方面,7月中国宝武、山钢集团战略重组确定,8月安本重组诞生中国第二大钢铁巨头。民企方面,沙钢收购安阳华诚博盛、汇鑫特钢,混合整合5家企业,新天钢德才科技集团成立,九江线材与唐山德龙建立合作,濮阳钢铁控股兴钢。
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和整合进程加快。根据冶金之家的数据,2021年有32家钢铁企业被兼并重组。据专家分析,当前钢铁行业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国家严格限制产能,企业规模扩张步伐有限,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以前是“发展是唯一出路”,现在变成了“兼并是唯一出路”。兼并重组当前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未来钢铁企业重组仍有空空间。有专家预测,未来中国将实现十大行业集中度60%的目标,企业间重组仍有很大机会。未来,中国钢铁企业的重组将会加快。预计“十四五”期间钢企集中度将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