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从凡客到白小T:中国男装大变局更多服装批发进货信息,请添加客服 ,可以查看广州十三行、深圳南油、杭州四季青等全国各地服装批发市场档口二维码。 导语: 现在的创业者,言必称’降维打击’,这种让人迷恋的’必杀技’,在2000年左右,就是拷贝美国的成功模型,在中国落地,一战封神。2006年,一位神秘的美籍华人,带着一套美国直销’法宝’,在还是拨号上网的年代,对中国暮气沉沉的服装业,发起一记雷霆暴击。 来源:亿邦动力 作者:方靖 PPG:拷贝美式神话 01 现在的创业者,言必称“降维打击”,这种让人迷恋的“必杀技”,在2000年左右,就是拷贝美国的成功模型,在中国落地,一战封神。 2006年,一位神秘的美籍华人,带着一套美国直销 “法宝”,在还是拨号上网的年代,对中国暮气沉沉的服装业,发起一记雷霆暴击。 这就是脱胎于直销发源地美国、开创中国服装直销模式的PPG! PPG服饰创始人李亮,英文名David?Lee,其来历在坊间有不少传闻,比较靠谱的版本是:1974年出生于上海的富家子弟,高中赴美留学,纽约大学摄影系毕业后,加入美国的男士服饰品直销商——极地公司(Land’s End)。 从首席采购代表,做到亚洲区采购副总裁,辞职后创办一家婚庆用品网站,拿到软银孙正义的投资,再轻 松转手,20多岁净赚6000万美金,年少得志。 PPG男装神话,横扫中国营销界,仅仅三年就跌落尘埃,李亮扔下一堆烂账,远走美国。 面对记者“你的生活很豪华?有人说是你动用了融资钱来享受”的逼问,David?Lee用美式的直白,抖搂自己的委屈: “我自己本来就很有钱,很有很有钱……我所有的玩具加起来就一亿多人 民币,光游艇就4500万人民 币”, “中国有种仇富心态,大家嫉妒我,我觉得很不公平”…… PPG撬起商业星球的那根棍子,简言之,“用戴尔的直销模式,贩卖美式衬衫”。 02 为什么直销选择男士衬衫?那还要用脚指头想吗,全世界的男人对衣服的要求都简单,按互联网黑话,叫“逛感差”,基本款T恤、衬衫,一买就是好几件。 曾在美国70年代风靡一时的皇家牛津纺美式衬衫,送到中国消费者面前,99元破盘价,广告一经亮相,立即引发抢购热潮。 贩卖美式职场文化,技惊四座! 没有门店,没有工厂,没有分销体系,产品靠工厂OEM代工,在杂志、报纸、网站打广告吸引消费者下单,通过一个呼叫中心完成。 在传统服装行业,一件中低端男装的市场价格,约等于其5.5倍的成本价,这是业内人所共知。繁琐渠道堆积着坚硬的成本,沉疴已久,却无能为力。 PPG直销,点对点,砍掉一切中间环节,砍掉渠道成本,把高质低价的美式衬衣带给消费者,没有经销商赚差价。 一切都听上去那么合乎逻辑,完 美! 03 在平面媒体的最后辉煌时刻,2006年,PPG在报纸和杂志上砸了2000多万广告费。 2007年,PPG广告直接翻了10倍,2.3亿,铺天盖地,订单井喷,连续三个月创造了日销1.5万件的奇迹,一举将中国衬衫界霸主——雅戈尔拉下马。 那时,雅戈尔经营了30年,两万多员工,1500多个零售网点。而PPG,只有500多员工,还包括300席的呼叫中心工作人员。 轻运营,轻,极 致的轻! 举目四望,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当时的李亮,有一句名言,“要想打败PPG,除非生出第二个李亮”。 一位PPG公司的“局内人”后来说,即使跟随者众多,但在广告内容和表现手段上,没有一家可以超越PPG。 PPG直接将货架投射到平面媒体和网络上,完全拷贝男士用品直销的祖师爷——极地公司(Land’s End)。 李亮从美国带回第一手邮购目录资料,表现为原汁原味的美式文化,这是那些跟风“土鳖”难以玩转的精髓。 “Yes!PPG!” “是的,买衬衫就选PPG” 这种新鲜刺激的广告直销方式,风格强烈的美式职场衣着文化,在崇洋风气还很浓厚的2006年,本土消费者几乎没有招架之力。 媒体高调追捧,很快变成商学院讲师们挂在嘴边的成功案例,风投也闻风而至,真金白银加持。 诡异的是,即使融资到几千万美元,PPG也没有设立产品部,更别说服装研发设计团队,就连一个产品经理都没有。 仅凭李亮对美国直销市场的一些经验,乃至个人的审美喜好,直接照搬照抄美国邮购目录上的类似产品。 可以断定的是,在PPG的商业沙盘上,没有给消费者留下一席之地。扯什么“消费者导向”?这可是血统纯正的美式衬衣,就是好的!为什么要在乎你的体验和感受,你只是个掏钱的,好不好。 八十年前,延安的教员,用“言必称希腊”,敲打那些生搬硬套外国教条的“海归”干部。 PPG以极度的自信,把欧版衬衣套在东方人的身上,不是尺寸偏大,衣服肥了,就是袖子长了,呈现出强烈的别扭、不协调,体验感糟糕。 产品硬伤,质量失控,怨声四起,退货率居高不下,网络上出现大量诟病和声讨。除了牛津纺衬衫外,PPG后续推出的新品,无一例外销量惨淡。 消费者容易冲动,但终究是理性的,对产品质量和穿着体验的“挑剔”,是消费者理所当然的本性。 PPG不对衬衣做任何适应东方人身材的改进,至少,没有表现出对本土消费者一丝一毫的诚意和尊重。 反之,消费者对PPG的抛弃,同样决绝。 终于,玩不转了! 04 就在烈火烹油的2007年,PPG连续遭遇供应商停供、催款,广告商催费,清仓甩卖,商标查封,团队高管纷纷作鸟兽散,坏消息接踵而至。 很快,一家媒体爆出,“PPG首席执行官李亮携款2000万美元潜逃”,给棺材板钉上了第一根钉! 傲慢、轻狂,就像一个人的两个肩头,这在破窗者、颠 覆者美籍华人李亮的身上,体现得极为明显。 2008年,《南方周末》记者追问李亮,对“携款潜逃美国”传闻怎么回应,为什么不回国正式澄清? 李亮激愤回应:这纯属胡说八道!我不在美国谁来主持工作?我的家本来就在美国。 但是,PPG的直销神话,打开了潘多拉的欲望魔盒。 在PPG的猛烈冲击下,传统服装业、营销界大佬们,在一阵懵逼、惊呼后,猛然醒悟,“赶紧跟啊,趁热!” 几乎一夜之间,全国几乎到处都是卖衬衣的直销网站,报喜鸟的BONO、BBS、51衬衫等等,最多时30多家,热闹非凡。 2006年,从卓越网出来的文艺中年陈年,听到一个朋友介绍PPG模式,如获至宝,当即找到雷军一起投资跟进,第二年年底,凡客诚品强势入场。 走了一个,来了个更狠的! 凡客:从喧嚣到坠落 01 陈年是谁? 60年代末出生于山西一个小村庄。在文学喧闹的90年代初,从大学中途退学的陈年,怀揣着文学梦,北漂闯荡。 创办过《书评周刊》、一身文艺细胞的文化人陈年,进了雷军创办的卓越网,从传统媒体人变身为互联网创业者。 他的一个得意案例,就是用5元一张的《大话西游》光碟,模仿亚马逊,让卓越网成功转型为电商,卖图书和光盘。 2004年,卓越网被亚马逊收购,35岁的陈年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却又难掩愤怒和失落,不甘心在互联网资本游戏里,只是一颗棋子。 PPG新鲜的衬衫直销模式,让他豁然开朗,2007年10月,带着互联网大佬雷军的投资,创办了互联网衬衫直卖网站,凡客诚品。 创始团队是曾经卓越网的一帮“开国元勋”,深谙电商营销之道,可谓粮草充足,兵强马壮。 那一年,网购兴起,淘宝刚看到曙光,刘强东焦头烂额,京东还在生死线上挣扎。 通过对PPG的模仿和优化,凡客诚品的营销手法,更快、更准、更狠,直接把价格门槛打穿,一件牛津纺衬衫68元,砸破“破盘价”! 产品从衬衫延申到T恤、帆布鞋……29~59元的价位,一下子锁定了囊中羞涩、又在涌向网购的小青年客户群。 陈年本来就是媒体人出身,在畅销文青杂志《读者》和《青年文摘》长期投放,甚至,让雷军亲自下场代言凡客。 作为互联网老炮,陈年将网络营销玩到飞起。网络广告成本更低,反应更快。可以说,这也是网络媒体跟平面媒体的新旧对决。 在“山寨”愈演愈烈、“屌丝”开始盛行的时代,电商正在从边缘走向中心,凡客的低价模式,如鱼得水。便宜到像白送,美其名曰“性价比”,还疯狂打广告。 凡客在百年难遇的电商风口中诞生,从一开始,就迈上了快车道,每年都在以300%以上的速度,快速膨胀,一路狂奔。 02 2009年,PPG咽下了最后一口气,2010年,凡客进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这一年,微博红人、文青韩寒,和红极一时的王珞丹,代言了凡客,一系列的广告也铺天盖地出现在公众的眼帘。 “爱网络,爱自由,爱晚起,爱夜间大排档,爱赛车;也爱59元的帆布鞋,我不是什么旗手,不是谁的代言,我是韩寒,我只代表我自己。我和你一样,我是凡客。” 写作出身的陈年,亲自操刀营销了名噪一时的“凡客体”,引发网民的聚众围观、改写、恶搞,病毒式传播。 各大城市的电影院、公交站、路边灯箱牌,处处印着“凡客体”。 没有预谋、“无心插柳”的凡客体,变成轰动互联网的狂欢现象,收获大量“粉丝”用户,火到爆炸。 错觉,是贪婪的开始。 作为卖衣服的直销网站,凡客一直没有告诉消费者,凡客产品有什么差异化,卖点究竟体现在哪里? 情怀“鸡汤”文化+T恤,就是“文化衫”,而不是给消费者一件真正有品质、有良好穿着体验的T恤。 文化衫,和T恤,看上去只是加了图案文字,但在消费者需求来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物种,前者在大众的心智里,就是廉价的代名词。 为T恤本身的品质而买,和为“凡客体”这种“鸡汤广告”而买,是截然不同的消费心理。靠广告打动,还是用品质打动,是天差地别的营销路径。 消费者会短期内为广告、低价,而冲动消费,但是,衣服终究是穿在自己身上的,品质好不好,消费者有基本的感知和判断。 “把消费者当个人吧”,谁真的相信,韩寒穿着29元的T恤、59元的帆布鞋?王珞丹穿99元的凡客长裙?明星真的也是如此庸众评价的“凡客”? 事实上,凡客一直把“便宜”当成了核心卖点。在广告喧嚣之后,“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的大众常识,最终会显现力量。 后来,陈年坦诚,之前生产的几乎都是垃圾产品,也再三忏悔:“不要像我一样死在产品上”。 03 各种数字快速膨胀,陈年频频现身聚光灯下,投资人一轮又一轮投下重注,顶峰估值超过30亿美元。 陈年把2011年的营收计划,直接拉升5倍,冲击100亿! 2011年,陈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不急于上市,等我们做到了300亿再说,我希望我将来能够把LV收购了,然后就卖跟凡客诚品一样的价钱。 雷军则在知乎上公开发言,“我真的认为,凡客的成功至少是 99%,除非重大不可饶恕的错误。” 一语成谶。重大不可饶恕的错误,一直都如影随形,只是在耀眼的光环下,遮蔽了那个身后正在迅猛扩大的“深坑”。 这就是产品的品质。凡客到底给消费者带去的是什么。 凡客的“粉丝”群体爆炸性增长,而“反噬”更为猛烈。 T恤洗两次就皱巴巴的像抹布,透的好像一扯就烂;衬衫又薄又透又皱;帆布鞋下雨天沾上水掉色,两只脚都是黑的。见过用手就能撕坏的牛仔裤吗? 差评堆积如山,新客一去不返,老客也渐渐失望。最终大家醒悟,卖衣服的质量不行,其它的都是扯淡。 可以说这些顾客没有忠诚度。而消费者的忠诚,从来就是建立在对他们的尊重和诚意上。 把产品做好,才是对消费者的尊重。 有篇陈年自述的报道说,作为凡客创始人的陈年,一直穿的都是Prada(普拉达)和Zegna(杰尼亚)这种国外奢侈品服装品牌。 陈年在微博上,对这个细节做了“勘误“:“凡客7年,穿的基本上都是凡客,而非奢侈品。” 在消费者看来,这种辩解非常无力。 如果陈年真的七年如一日,穿凡客的衣服,就不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些T恤、衬衫、帆布鞋会如此劣质,更不会放任这些垃圾商品卖给用户。 04 做服装生意,刚开始干的时候尽量不要做大众款,因为你量起不来,没有价格优势,你想一下,现在人们买衣服都爱比价,你咋卖衣服, 大众款也就是流程化比较高的,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所以说工价低,制作容易, 那么,对于刚开始时干的人来说,就尽量选择非标品的,也就是说,这件衣服没办法去估价,即使是他们有参考参照物,那么你款式不同,面料不同,工艺不同,在价格上来说,就会有些不透明,那么利润就可以相对来说高一些, 这种衣服对很多成熟的商家来说,他们不愿意参与,也不是说他们不能做,他们能做,但是他们在大批量生产的时候会觉得很麻烦, 这就是错位竞争,前期做这些款式积累到一定财富后,想要赚的更多,到最后还是需要做标品,也就是说做大众款,这就是到最后大家都做流程化的大众款的一个原因。 我们是一个专业的找货团队,全国各地工厂/档口的二维码都有。外地的店主可以添加客服,就可以在平台查看广州、深圳、杭州等全国各地服装、鞋子、包包等全部批发市场档口的二维码哦,直接和档口拿货,没有买手赚差价。 很多人不知道,现在冬装棉衣,羽绒服,还有人卖的很火,而还有一些人呢手上压了很多羽绒服,卖不出去, 生意真的是跟人做,你羡慕眼红流口水都没办法,同样的款式,不同的人去卖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看着很不正常,可这就是市场竞争化的差异演变出来的, 对于卖不出去的商家来说,应该怎么办呢? 长话短说,你手上压了很多货卖不出去,赶紧找那些会卖的人,把自己的货提供给对方,让他们帮着卖了,好帮助自己清仓手上的货, 也许有人会说,别人凭什么帮咱卖? 那么你换个立场想一想,你能给对方提供什么价值?又或者说,你要找一个别人帮你卖,帮你清仓的理由。 我们是一个专业的找货团队,全国各地工厂/档口的二维码都有。外地的店主可以添加客服,就可以在平台查看广州、深圳、杭州等全国各地服装、鞋子、包包等全部批发市场档口的二维码哦,直接和档口拿货,没有买手赚差价。 为了完成 100 亿元的目标,凡客火速招兵买马,高速扩张,员工一度超过 13000 人,总裁级别的领导多达 30 余人。 在原本单纯的T恤衫和帆布鞋之外,凡客拥有了庞大的 30 多条产品线,涵盖服装、家电、数码、百货。 SKU(库存量单位)一度达到20万个,哪怕是马克杯、电饭煲、拖把和菜刀,也能在凡客商城找到。 2011 年末,凡客的库存达到 14.45 亿元,总亏损近 6 亿元,巨额亏损背后,是不足 30…
© 版权声明